明星公益人信誉风波未平 99公益日以何为重
公益圈再掀财务不透明、管理失当风波。近年来,公益组织品牌个人化趋势明显,更是把行业的发展隐患推置台前
【财新网】(记者 黄姝伦 实习记者 周斯民 夏慧中)行至第四年的腾讯“99公益日”在即,公益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免费午餐”基金2017年审计报告遭到疑后,又一网红扶贫公益项目黑土麦田被指运作和创始人的行为不规范。黑土麦田联合发起人兼首席执行官秦玥飞公开回应后,该项目仍受到参与者质疑。
耶鲁大学毕业后,26岁的秦玥飞2011年来到湖南衡山县贺家乡,成为了一名村官。2014年,他开始涉足乡村产业扶贫。同年,这位“耶鲁村官”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了非营利机构“朝阳行动乡村服务创新中心”(下称朝阳乡村),“黑土麦田公益”(下称黑土麦田)是其下属的唯一扶贫项目。
从2016年开始,黑土麦田每年选送一批高校毕业生,作为“乡村创客”(下称创客),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从事社会服务与产业扶贫。两年服务期满后,项目方会为创客提供出国深造、就业等支持。该项目的宗旨是培育杰出的农村创业者和农村公共服务者,为乡村创造可持续影响。
然而,明星机构却遭到项目参与者的质疑。近日微信公众号“陈胜吴广联盟”(下称联盟)接连刊文《七问秦玥飞》、《追问秦玥飞的公益底线》、《问秦玥飞,也是问我们自己》。作者是一批黑土麦田2017-2019届离职成员,自称于2017年7月加入黑土麦田。
联盟列举了黑土麦田几大疑点:99公益日募资预算不符合实际;秦玥飞及高管涉嫌公报私款;财务情况混乱;克扣创客工资;以“机构转型”为借口,掩盖大量项目撤点、创客流失等等。
秦玥飞在8月19日发表了声明予以回应,否认挪用善款、作风奢靡等,但也承认管理存在短板。三日后,黑土麦田官方贴出民政部门2017年社会组织年检审计报告,表明“未发现存在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现象”、“会计核算规范”等。目前,民政部门最终年检结果还未公布。
黑土麦田方对财新记者表示,已与各个捐助方进行了沟通,近期正在着手聘请机构进行独立审计,但具体结果公布时间还未明确。
目前,黑土麦田事件孰是孰非未有定论。对网红公益明星一连串的质疑却不断挑战着公益行业的公信力。尤其是近年来公益组织品牌个人化趋势明显,人治色彩浓厚,暴露出治理结构失衡、团队建设薄弱等问题,更是把行业发展隐患推置台前。
争议公益组织品牌个人化
2017年初,秦玥飞获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据公开信息介绍,他推动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在村小推广信息化教学……在颁奖典礼上称赞是“喝洋墨水,走乡土路,身怀梦想,脚踏实地的耶鲁哥”。
耶鲁村官的光环极具吸引力,秦玥飞频频受邀出席各大公益活动,个人的明星效应带动黑土麦田项目的介绍屡见报端。该机构虽然刚起步,却获得了多项来自政府、基金会和企业家的资助,吸引了一众国内外名校毕业生。
细数公益圈前辈中,“乙肝斗士”雷闯,致力于推动乙肝反歧视,通过个人影响力,推动了亿友公益的发展。而知名媒体人邓飞转型为“公益领袖”后,集聚资源,发起“免费午餐”、“微博打拐”、“让候鸟飞”、“中国水安全计划”等多个公益项目。
7月底,一场席卷公益界的风波愈演愈烈,雷闯、邓飞被相继曝出涉性骚扰丑闻,风口浪尖之上,二人宣布不再担任亿友公益、“免费午餐”组织负责人,但相关公益项目也因此承压。其后,"免费午餐”更是陷入“财务账目不平、存在骗局”的舆论漩涡,且被质疑将“免费午餐”品牌注册为项目负责人个人控制的企业名下。机构尚未公开重新核算的报告。
秦玥飞个人作风问题的论争被看做对明星公益人是否诚信的进一步追问。为避免个人私德争议伤及机构信誉,问题有待厘清。作为朝阳乡村和黑土麦田的“活招牌”,秦玥飞代表着机构形象,在机构中承担多个职责,作用举足轻重,工作人员称,“(涉及)财务、市场、对外关系、项目等等大的决策,他都得做。”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公益组织品牌个人化是公益组织初创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公益组织刚起步,参与者少,社会关注度不高,通常要靠发起人的个人情感、信仰和资源打响知名度。组织步入正轨后,发起人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项目、组织的品牌形象代表。
短期来看,个人魅力型主导的公益组织,有利于推广理念,感召公众,获得筹款。但长期而言,或会造成组织运行过分依赖创始人。一位公益圈观察者认为,“创始人一旦倒下,就会牵连整个机构,弊大于利。”
“避免个人色彩也是对创始人的保护。如果组织出了任何的问题,创始人的名声、资产、未来的发展,都会受到伤害。”慈善研究学者、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建议,公益组织发起人应该在组织运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再动用个人的号召力。
财新记者采访的多名学者一致认同,现阶段,国内公益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仍然较低。
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周如南表示,有相当部分的草根公益组织中,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和行政团队之间的制衡机制缺失。
“人治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使整个体系没有预期性,负责人的思维会打乱整个组织的规划。在这个体系中的每一个角色,也因此无法发挥能动性和创新性,效率也会受影响。”贾西津说。
贾西津还曾撰文强调,真正意义上的公益人,会让公众信任建基于公开透明的行为规范和过程规则,而不是诱导参与者只凭“善心”。
公益机构有何财务公开义务
“社会声誉风险、财务管理风险、项目操作风险是公益组织运营中最重要的三块。”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周健曾撰文提出。
在前述一系列的公益人和公益机构受到质疑的风波中,财务问题也有涉及。公益组织财务运作透明,是公信力的重要基石。例如,朝阳乡村的属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在财务等信息公开方面又有何应尽的义务?
在中国,慈善组织依托基金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即社会服务机构,下称民非)三种形式存在。根据官方统计,截至 2017 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 76.2 万个,民非单位40万个,占比超过五成,活跃在多个领域,提供社会服务。
贾西津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对基金会的制度、监管要求更严格。而民非单位内部差异非常大,法律对其信息公开的规定比较粗略,在一定程度上给这类社会组织留出了模糊地带。
现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民非单位接受捐赠资助的,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长期以来,公募权有如“特权”,最开始主要由少量官办背景的慈善组织掌握,随着《慈善法》落地,逐步开放,但依然是稀缺资源。伴随着互联网募捐平台的兴起,没有公募权的NGO无需政府授权,与公募基金会合作,得以共享公募权。
“99公益日”是腾讯公益发起的全民公益节,通过互联网公开为公益项目募捐,推动“人人公益”,2017年累计1268万人次参与捐赠。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黑土麦田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的公募支持方,负责善款的接收、拨付、监测等。
2016年8月8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土麦田计划通过腾讯“99公益日”募资463万元,实际募得231万元,完成筹款目标的49%。已先后公布了两次财务报告,共支出善款206.67万元。
联盟质疑,黑土麦田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漏洞,要求黑土麦田进一步公开相关账目释疑。其中一项指控即认为黑土麦田的筹款预算或有夸大:“给公众开出的筹款预算单符合实际吗?”
质疑是否可信须经进一步查证。前述公益圈观察者表示,黑土麦田虽然没有独立公募资格,但是机构在腾讯公益等公开渠道进行募捐,使用了公共资源,有信息公开的义务。对于非公募资金信息,机构则可视情况而定。
黑土麦田方向财新记者提供的民政部门年检审计数据显示,2016年朝阳乡村全年收入,来自腾讯公益平台的筹款占比为24%。2017年,朝阳乡村全年收入合计1201.25万元,其中腾讯公益平台筹款占比12%。来自公募平台的资金占有一定的比重。
日前,民政部出台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该办法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慈善组织应按照有关规定,在民政部门提供的统一的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包括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慈善公开募捐情况、慈善项目有关情况等等。
在业内已经引起社会关注的情况下,多位专家建议,黑土麦田等受到质疑的项目和机构应尽快进一步公开信息,以回应公众质疑,挽回发起人个人形象以及机构声誉,推动公益行业的良性发展。■
(财新记者丁捷、张兰太对此文亦有贡献)